決策指南#

本文件描述了 Jupyter 的治理機構(通常稱為“理事會”)如何做出決策。由於個人經常在多個決策小組中工作,因此所有 Jupyter 治理機構都應遵循此方法。

我們力求尊重協作、包容性參與和響應性決策的原則。本決策指南的某些方面是所有團隊都必須遵守的。其他方面則作為建議提供,是可選的。我們在下面明確指出了決策的可選方面。

最後,如果決策過程中出現問題,Jupyter 執行理事會可以介入,或由團隊成員請求其介入。這包括但不限於:流程不明確、違反決策流程、需要流程例外的特殊情況等。

決策的強制性方面#

決策過程旨在平衡利益相關者的廣泛參與和決策的敏捷性。雖然決策機構的規模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軟體專案的決策者可以從少數幾人到幾十人不等),但所有機構都需要找到這種平衡。以下準則無法完全涵蓋人類判斷和自由裁量的作用。

所有 Jupyter 官方專案、工作組、治理機構和官方倡議都必須有一個明確定義和記錄的理事會。正式地,這些理事會透過尋求共識的方式做出決策,並可以選擇發起投票以推進決策。所有決策,無論是非正式共識還是正式投票做出的,都可以重新審議;但是,如果一個理事會發現自己頻繁地重新審議基於共識的決策,這應被視為一個跡象,表明該理事會對非正式共識的理解可能需要重新審視。

根據理事會的不同,決策可能由理事會成員提出,也可能由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貢獻者群體提出。

尋求非正式共識。決策始於透過討論尋求非正式共識。此階段的目標是完善提案、考慮替代方案、權衡利弊,並試圖達成非正式共識。尋求共識過程的合法性建立在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聲音都被聽到的基礎上,因此理事會必須積極主動地為所有相關利益相關者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如果理事會達成非正式共識,他們可以立即著手記錄並執行該決策。這是尋求共識階段。

發起投票。當尋求共識階段的討論成熟時,理事會的任何成員都可以將該事項付諸表決。當該成員(發起人)發起投票時,他們應向整個理事會總結提案的當前形式。在提案得到另一位理事會成員的附議後,成員有七天時間進行投票。理事會可以根據特殊情況考慮更長的投票期,或僅在所有投票成員都在場的情況下考慮縮短投票期。決策將由非空白票的簡單多數決定(適用於二元決策,例如批准提案),並採用排序選擇法(適用於多類決策,例如從多個選項中選一個或多個)。發起人可以在投票期間的任何時候更新提案,此時投票期將重置。

投票人參與和法定人數。理事會的所有成員每個日曆年必須至少參加該理事會 2/3 的正式投票(理事會可以決定如何處理活動較少的專案等的具體情況)。未達到年度 2/3 投票參與門檻的成員將在該年年底被自動要求卸任。這些個人在未來能夠以要求的水平參與時,仍有資格重新加入理事會。所有正式投票的法定人數為 50%,“空白”選項將始終被包括在內,“空白”選項計入法定人數,但不計入計算結果的總數。本指南中的參與度和法定人數應被視為最低標準,各理事會可以根據情況決定採用更嚴格的規則。

記錄。一旦在尋求共識階段或透過正式投票做出決策,理事會應記錄該決策,例如,對於工作流程在 GitHub 上的理事會,可以在 Team Compass 的 issue 中記錄,或使用其他等效且公開可見的機制。

決策的可選方面#

雖然上一節對所有 Jupyter 理事會都是強制性的,但以下是推薦的準則而非強制性程式。

  • 理事會不應為了縮短仍在進行的、富有成效的(在探索想法和反饋方面)討論而發起投票。只有當討論已經充分探索了空間並且利益相關者已經提供了意見時,才應發起投票。

  • 理事會應積極徵求相關利益相關者的意見,不應在未嘗試聯絡這些人的情況下將沉默視為同意。

  • 如果您希望某個決策得以做出,您有責任鼓勵投票成員/利益相關者/社群參與決策過程。如果您無法獲得此類參與,您可能需要暫緩對此事進行任何重大工作。

  • 軟體專案決策的特別指南

    • 在您的 issue 和 PR 模板中新增本文件的連結以及理事會成員名單的連結(請參閱下文推薦的用語)。

    • 建立 seeking consensus(尋求共識)、vote(投票)和 decision made(已決策)的 issue 標籤,以便輕鬆找到討論和解決決策的 issue/PR。

    • 在 GitHub 上發起投票時,發起人應在 issue/PR 的頂部條目(描述)中總結決策,並貼上一個包含投票成員清單的複選框列表以供投票使用。

    • 當溝通(無論透過多少渠道)指向一個需要專案範圍決策的討論時,在開始重大實施工作之前,應建立一個獨立的 issue,總結問題,指向相關的先前討論,並呼籲進行明確的投票/決策。這個 issue 的範圍應嚴格限定於相關決策,幷包含 vote(投票)標籤。

    • 當決策的實施出現在 pull request 中時,請連結到相關的 vote(投票)issue。

  • 理事會和提案人應明確區分“雙向門”(two-way doors,以後容易逆轉)決策和“單向門”(one-way doors,以後難以或不可能逆轉)決策。對於“單向門”決策,理事會應仔細權衡替代方案和利弊,並格外注意確保廣泛的參與和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對於“雙向門”決策,理事會應在不損害本文所述原則和程式的前提下,隨時快速行動。

Issue/PR 模板用語#

Jupyter 專案理事會使用尋求共識的模型來做決策。您可以在此處(連結)閱讀關於此模型的資訊。本專案的理事會成員名單記錄在此處(連結)。